close

寫作集

碩士論文

劇場的新公共性──試論櫻井大造的帳篷行動〉

 

短篇論文

戲劇做為勞動的過程——從臺灣海筆子《黴菌市場》製作過程探討帳篷劇美學

帳篷劇《少女假面》與《臺灣浮士德》文本比較

相同文本下的兩種性別演繹——田啟元《白水》(1993)、《水幽》(1995,五人版)為例

歌舞伎藝術地位的推手——歌舞伎劇作者

帳篷劇中空間場域的公共性

 

觀察報告/評論

PAR表演藝術》:

跨國交流「脫歐入亞」,文化也要「新南向」?〉PAR表演藝術》 300 / 201712月號

民俗達人林茂賢開講 廟口就是咱的文化中心 讓你第一次看外台戲就上手(文字整理)《PAR表演藝術》 318 / 201906月號

跨體系、領域與區域 馬戲藝術的多重培力 2019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」側記PAR表演藝術》 326 / 202002月號

 

藝評台-106年專案評論人

https://pareviews.ncafroc.org.tw/?tag=%E6%A5%8A%E7%A6%AE%E6%A6%95

薛西弗斯的時間劇場──星際生產線與疲勞創作《鷹與潛鳥》

華文戲劇的失根與失語《三個小孩》

無名一日藝術總監的賦權練習曲《半身相》

萌大叔的傻瓜之舞與昭和懷舊《阿波之音》

青春哀歌的再現——長鏡頭電影劇場《來不及長大》

無惡則不憐——戲曲行當的變與辯《地獄變》

離海無浪的失根鄉愁《離海沒有浪》

肉體與肉塊──女性身體的裸與我《紅》

每種愛情都有家族八點檔的那一天《城市戀歌進行曲》彩虹版

大體與亡魂──政治受難者的再現與表現

無情世界的有情人《寶蓮燈前傳─母子緣》

中二的美學:私領域作為一種集體展演《天竺》

物件化的日用品與客體化的馬戲身體《一瞬之光・How Long is Now_

街頭劇場的第四面牆《等死(旦夕)》

蟑螂就該死?刻板印象的理所當然《飄移計畫-虫章虫郎》

跨國移動的微型想像——貨櫃裡的《飄移計畫》

家的想像:無家者的共居生活《蜉光》

 

臺北藝穗節

2017 看戲大隊 短評5

http://61.64.60.109/176taipeifringe.Web/StarList.aspx?Class=&Commentator=211&Star=&Space=&textSearch=&page=1

2018 看戲大隊 短評12

http://61.64.60.109/186taipeifringe.Web/StarList.aspx?Class=&Commentator=211&Star=&Space=&textSearch=&page=1

2019 看戲大隊 短評8

http://61.64.60.109/196taipeifringe.Web/StarList.aspx?Class=&Commentator=211&Star=&Space=&textSearch=&page=1

 

2019大稻埕青年戲曲藝術節

青春講側記#3 詩詞與現實世界的蘇東坡

青春講側記#5 聽布袋戲……劈山救母的口語之美

青春講側記#6 齊天大聖變變變

 

arrow
arrow

    羊理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